共享汽車之 Zipcar 與和運 iRent 比較

Huang-I Yang
9 min readJul 16, 2017

--

會員資格:

iRent: 透過 App 註冊並利用 App 將證件拍照上傳後經過審核即可使用,無年費。

Zipcar: 可以透過 App 或是網頁註冊,但是證件上傳需要使用 Email 手動傳給公司做驗證。然後個人帳戶年費 3999 元、企業帳號年費 8000 元但最多可以有 10 位駕駛(目前年費可以折抵租車費用但明年度不知)。

評論:雖然 Zipcar 也有月費制(500元/月),但相對和運 iRent 免會費來說 Zipcar 對於想嘗鮮的人來說會是一個門檻。然後另外一個讓人無法理解的是為什麼現在還有公司可以不把證件上傳做在註冊的流程中,而還是要讓使用者自己寄 Email 給客服呢?

註:Zipcar 如果不想用是可以隨時停止的,但網頁或是 App 端都是無法操作的需要直接進線客服做人工處理。

iRent 提供 App 上傳證件
Zipcar 需要自己寄信給客服

預約流程:

iRent: 只能透過 App 預約,首先是選擇同地歸還還是甲地乙還的機場方案,然後選擇租車的位置與時間來完成預約,等時間快到會收到簡訊告知車號或是直接從 App 中確認。然後比較重要的是和運會在選位置時直接顯示該停車場的確切地址

Zipcar: 預約時可以透過 App 或是網頁版都可以,然後目前只提供同站歸還,然後比較特別的是它 Androdi 與 iOS 版本的 UI 完全不同,所以轉換台時可能需要適應一下。然後他的預約通知是只有 Email 沒有簡訊,且在預約車時是不會知道停車場詳細位置的。

評論:兩家的預約流程其實大同小異,但差異在於是和運 iRent 是預約前可以知道停車場地址就這樣。而 Zipcar 則是在 App 端預約前不會知道確切位置,但是當預約完成後就可以看到詳細的停車場交通資訊與照片。所以可以請兩家互相抄一下對方嗎?讓我預約前可以知道地址,然後預約後提供大眾交通可以抵達停車場的資訊。

註:Zipcar 在網頁版本是有提供停車場的詳細資訊,但會用網頁版訂車的人應該不多吧?然後也是有趣,iOS 版本看不到過去租車紀錄,而 Android 看不到個人資料的設定,可以也整合好嗎?

iRent 在預約時就可以知道詳細地址
Zipcar 預約時只會顯示停車場名稱
但 Zipcar 預約完後會給詳細的交通指示
Zipcar for iOS 介面
Zipcar For Android 介面

租還車流程:

iRent: 租車時需要帶有電的手機、信用卡、悠遊卡(或是相容 Mifare S50的感應卡)、駕照。因為 iRent 的租車流程是需要由手機 App 按下租車,然後使用手機拍車的四周紀錄車輛狀況、電子簽名確認合約書、輸入信用卡卡號做授權,接著才是感應悠遊卡開門。然後車鑰匙是固定在車上的,所以在租車其間的開關車門都是感應悠遊卡的,完全用不到車上的鑰匙。而還車時也是需要由 App 按下還車,然後拍完照片、用悠遊卡鎖上車門再按下 App 上的鎖車按鈕就完成還車。這時候這趟行程就會跳到已完成的紀錄去,然後沒過多久就會收到電子發票的 Email 。在鎖車後的 15 分鐘內發現有物品放在車上,可以在 App 申請一次性開車門的免費服務。不然就是要打電話給客服做處理了。然後依照我自己的經驗,如果熟悉整個借還車流程,基本上在 3 分鐘內完成是都沒有問題的。

Zipcar: 租車時你只需要帶會員卡與駕照,然後用會員卡把車門打開就算開始租車了。對,它租還車時是可以完全不需要用到手機,因為它的車損紀錄是在車上有一本紙本當你發現有狀況時供你填寫。然後車鑰匙放在副駕駛座的手套箱內,所以就是拿出來插上去就可以開車,而行程中如果要開關車門是可以用會員卡或是車鑰匙做開關的,這也表示在租借其間是可以把車鑰匙帶下車的。而還車的時候就是把車鑰匙插回副駕駛座的手套箱內的插座,然後用會員卡感應鎖門就完成了還車,但他還完車並不會有任何提示,所以如果真的擔心可以打電話跟客服確認。

評論:iRent 最麻煩的地方是借還車的動作都需要靠手機才能完成,要是如果沒電了或是你自己的手機在該地區沒有訊號是會出問題的且在目前改版後,每一次租車都要輸入一次信用卡卡號其實有點累贅。而 Zipcar 則是可以不需要網路就完成借還車的動作且信用卡已經綁定帳號,因此整體借車流程根本完全不會耽誤到時間。然後 iRent 雖然是在第一次使用時就綁定了悠遊卡(或是相容 Mifare S50的感應卡),但如果你忘記帶是可以直接在 App 中換一張卡的,所以相對方便。而 Zipcar 因為它的卡片是 EM 卡格式,所以忘記帶就只能用 App 開車門,但如果一樣遇到手機訊號不好的地方一樣會不行。然後我朋友判斷到底 Zipcar 行程有沒有真的結束的方法是等收到信用卡公司的刷卡簡訊他就知道他這行程真的結束了。

註:Zipcar 是可以使用 App 開關車門的,且還可以用 App 讓車的喇巴想起來方便找車。

iRent 預約通知
使用 Email 通知的 Zipcar
iRent 電子發票
Zipcar 車損表與使用指南

費用與車種:

iRent: 目前不論平假日特惠價都是一小時 168元,然後日租上限是 1680 元,然後還需要加收每公里 3 元的里程費,然後當然 Etag 錢也是要自己付的而且是沒有 20KM 內免費這回事。至於超時租用的費用是一小時 220 元,而取消訂單或是修改訂單目前都是免收費的。至於車種就是 Toyota Yaris 與 VIOS,就是國產車最入門的版本,所以那些主被動安全當然都是沒有拉。然後如果遇到罰單就是和運會去跟監理所申請罰單轉發,然後那張罰單就會寄到你家去了 XD

Zipcar: 依照車種的不同,一小時從 250元到 380 元都有,然後當日租超過 10 小時就以 10 小時金額計費,然後每個帳號每天都會有包含 60KM 的免費里程,然後超過的部分一樣是加收每公里 3 元的里程費。然後他提供的車種有 Audi A1、Volkswagen Golf、Caddy、Sharan 等相對安全的進口車。光主被動安全與安全器囊數量的完勝了 iRent 的 Toyota Yaris 與 VIOS。然後 Etag 費用在 Zipcar 是包含的,比較麻煩的是 Zipcar 的超時費是 1000 元起跳,而且如果在行程開始前的 3 小時修改或是取消訂單都是要收費的。然後另在行程結束的三小時內發現遺落物品在車上,是可以申請免費開門的。而在 Zipcar 收到罰單的作法是會幫你繳掉,然後直接加上 10% 的手續費從信用卡扣款,因此千萬不要違規阿 XD

評論:車種的差異真的就看人的選擇,但是有一個比較奇怪的設計是如果 iRent 預約 10 小時但是只開 4 小時就還車,這樣就只會收 4 小時的費用,但是 Zipcar 如果沒有去修改預約時間就會被收 10 小時費用,因為他沒有還車按鈕的設計,然後如果你修改了時間那你又會被收取一個改訂單的費用,總之就是時間要抓很準就是了,不然超時很虧但太早還也感覺損失到了。

剛好就這麼巧,這停車場有 ZIpcar 又有 iRent

抱怨區(?!):

Zipcar 的 App 服務最近超級不穩的,昨天租車完後系統就一直顯示無車可用,然後租車紀錄也一直都顯示已經完成的行程還沒結束,直到打給客服才正常。然後開開使的幾天官網上好多資訊都是錯的,且註冊頁面還會跳出明顯是沒有修改好的 HTML 語法,但今天在上去看大概都改好了,所以應該還是有在做事的。另外一個很討厭的是他文件中很常會混入英文,不是每個人都懂阿,像是他在文件說車輛使用 Regular Unleaded 燃油,不是每個人腦袋都可以立刻轉換成無鉛汽油,可以直接寫中文嗎。然後他系統上面顯示可以綁手機簡訊來收到訊息,但是我怎麼綁都收不到驗證信,直到打去客服問才知道台灣目前不支援,那為什麼不公告或是直接把這功能隱藏起來阿?

簡訊功能台灣不能使用,也不提示一下,要我打電話問客服才知道
寫中文阿,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這樣就是加 95 無鉛阿
設定 Email 樣版的工程師你忘了測試嗎?

綜合結論:

摒除 Zipcar 那悲劇的 App,整個租借車的經驗當然是 Zipcar 比較好,因為他的過程可以完全不需要有手機的介入,所以不會手忙腳亂也比較快速。但他需要年費與目前車輛數量跟 iRent 完全是不同級距,這是個大硬傷。然後目前它看起來瞄準的對象是企業用戶(因為企業用戶平日租車打八折),所以能不能在台灣好好活下去真的值得持續觀察。但如果在有車租的狀況下,我還是會給 Zipcar 一個機會,畢竟開車在路上 iRent 提供的國產車跟 Zipcar 提供的進口車還是有一定的安全性差異。

然後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這兩家都把 App 上面的提示說明很簡化了,所以務必去官網把所有 FAQ 與注意事項看完,因為我相信大家在看到合約說明時一定都是直接按下我同意,因此為了自己權益務必把官網上的資訊看清楚才不會發生爭議。

參考資料:

--

--

Huang-I Yang
Huang-I Yang

Written by Huang-I Yang

Hi, I’m Henry. Mozillian, NISRA, CPRTeam. Personal Tags: Information Security, Fintech, Mobile.

No responses yet